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南阳高卧

南阳高卧

源见“卧龙”。指诸葛亮隐居待时。明万寿祺《赠胡彦远》诗:“南阳高卧真名士,东汉馀生旧党人。”


【典源】 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:“诸葛亮字孔明,琅邪阳都人也。……亮躬耕陇亩,好为《梁父吟》。身长八尺,每自比于管仲,乐毅,时人莫之许也。惟博陵崔州平,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,谓为信然。时先主屯新野。徐庶见先主,先主器之,谓先主曰:‘诸葛孔明者,卧龙也,将军岂愿见之乎?’先主曰:‘君与俱来。’”裴松之注引《汉晋春秋》曰:“亮家于南阳之邓县,在襄阳城西二十里,号曰隆中。”又引《魏略》曰:“亮在荆州,以建安初与颖川石广元,徐元直,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,三人务于精熟,而亮独观其大略。每晨夜从容,常抱膝长啸。”

【今译】诸葛亮字孔明,家世本琅邪阳都人,汉末隐居于南阳隆中,耕作为业,喜欢吟诵《粱父吟》。身长八尺,常将自己比做管仲,乐毅,但当时很少有人推重他。只有崔州平,徐庶等与他为友,知道他的才能。几人常一起游学,其他人都对书策精通熟读,只有诸葛亮只了解其大意。每天早晨晚上闲暇之时,便抱膝长啸。当时刘备驻扎在新野,徐庶去见,对刘备说:“有位诸葛孔明,是人中的卧龙,您不想见见他吗?”刘备说:“请您与他一起来吧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人怀有治世才干,待时而起; 也以“卧龙”等指这样的人。

【典形】 长抱膝、伏龙高卧、琅邪人、梁甫卧龙、梁甫吟、梁父吟、南阳高卧、起卧龙、卧龙、卧龙才、卧龙诸葛、卧南阳、吟龙、卧龙公、南阳龙卧、长吟抱膝、悲吟梁父、高吟梁甫、抱膝意、久卧龙。

【示例】

〔长抱膝〕 北周·庾信《卧疾穷愁》:“讵知长抱膝,徒为梁父吟。”

〔伏龙高卧〕 明·杨慎《六州歌头·吊诸葛》:“伏龙高卧,三顾起隆中。割宇宙,分星宿; 借江东,祝春风。”

〔琅邪人〕 唐·李白《邺中赠王大》:“耻学琅邪人,龙蟠事躬耕。”

〔梁甫卧龙〕 唐·骆宾王《狱中书情通简知己》:“汉阳穷鸟客,梁甫卧龙才。”

〔梁甫吟〕 唐·杜甫《登楼》:“可怜后主还祠庙,日暮聊为梁甫吟。”

〔梁父吟〕 宋·萧豳 《题汪水云诗卷》:“广陵散在斜阳远,梁父吟成昨雨收。”

〔南阳高卧〕 明·万寿祺《赠胡彦远》:“南阳高卧真名士,东汉余生旧党人。”

〔起卧龙〕 宋·杨亿《成都》:“漫传西汉祠神马,已见南阳起卧龙。”

〔卧龙〕 唐·高适《三君咏·魏郑公》:“寂寞卧龙处,英灵千载魂。”

〔卧龙诸葛〕 宋·辛弃疾《贺新凉·寄同甫》:“把酒长亭说,看渊明风流酷似,卧龙诸葛。”

〔卧南阳〕 唐·杜甫《武侯庙》:“犹闻辞后主,不复卧南阳。”

〔吟龙〕 唐·罗隐《送淮南李司空朝觐》:“宣父道高休叹凤,武侯才大本吟龙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阮籍哭

    源见“哭穷途”。指为途穷而悲伤。雷琯《古意》诗:“朝为杨朱泣,暮作阮籍哭。”【词语阮籍哭】   汉语大词典:阮籍哭

  • 藏弓

    源见“烹狗藏弓”。喻抛弃功臣。明高启《岳王墓》诗:“每忆上方谁请剑,空嗟高庙自藏弓。”【词语藏弓】   汉语大词典:藏弓

  • 三表五饵

    《汉书.贾谊传赞》:“及欲试属国,施五饵、三表以系单于,其术固以疏矣。”颜师古注:“《贾谊书》谓爱人之状,好人之技,仁道也;信为大操,常义也;爱好有实,已诺可期,十死一生,彼将必至:此三表也。赐之盛服

  • 道听途说

    泛指没有根据的传闻,这是孔子非常反对的一种作风。他说,听到道路传言就四处传播,这是应该革除的作风。【出典】:《论语·阳货》:“子曰:‘道听而涂说,德之弃也。’”【例句】:东汉·班固《汉书·艺文志序》:

  • 阳侯

    《战国策.韩策二》:“塞漏舟而轻阳侯之波,则舟覆矣。”鲍彪注:“说阳侯多矣。今按《四八目》,伏羲六佐,一曰‘阳侯’,为江海。盖因此为波臣欤?”又《淮南子.览冥训》:“武王伐纣,渡于孟津,阳侯之波,逆流

  • 疑行无名,疑事无功

    见〔疑行无成,疑事无功〕。见“疑事无功,疑行无名”。《史记·商君列传》:“卫鞅曰:‘~。’”【词语疑行无名,疑事无功】  成语:疑行无名,疑事无功

  • 桃棘

    同“桃弧棘矢”。清高旭《自题未济庐诗集》诗:“写与人间都不识,那堪桃棘涕滂沱。”【词语桃棘】   汉语大词典:桃棘

  • 虞妃

    神女名,传为伏羲氏之女,与“宓妃”同。屈原《离骚》:“求處( ㄈㄨˊ fú 伏)妃之所在。”三国魏曹植《洛神赋》:“御者对曰:‘臣闻河洛之神名虙妃。’”

  • 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

    云鬓:柔美如云的鬓发。帖:同“贴”。花黄:古代妇女的面饰。 形容妇女梳桩打扮的情景。语出《乐府诗集.木兰诗》:“脱我战时袍,著我旧时裳。当窗理云鬓,对镜帖花黄。”智谷《男人悄悄学包装》(《中国青年报

  • 山公

    源见“山公启事”。指晋山涛。借指善于甄拔人才者。元辛文房《唐才子传.曹松》:“尤长启事,不减山公。”清李渔《慎鸾交.送远》:“父书读尽才堪仕,寄语山公且莫催。”【词语山公】   汉语大词典:山公