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
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
《老子》六十四章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。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。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

云笈七签》卷四〇:“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,千里之行始于足下,乃至功成德就,白日升天。”千里的引程要从脚下第一步开始。比喻事情的成功在于由小到大逐渐积累。

明.赵弼《两教辨》:“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圣人无常心,以百姓心为心。”唐.白居易《座右铭》:“千里始足下,高山起微尘,吾道亦如此,行之贵日新。”


其他 要走千里,须从脚下迈出第一步。语出《老子》64章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宋·张君房《云笈七签》卷40:“所谓九层之台起于累土,~,乃至功成德就,白日升天。”△用于比喻凡事都须从最基本的地方做起,才能取得成功。多用以说理。→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 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 聚沙成塔 ↔空中楼阁。也作“千里始足下”。


【词语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】  成语: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汉语词典: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

猜你喜欢

  • 不茹柔

    源见“不吐不茹”。谓不欺弱小。唐白居易《和州刺史吴郡张公神道碑铭》:“吏部尚书陆象先为河东按察史,状公清白,奏授怀州、获嘉,以不茹柔得人心,以不吐刚得罪,繇是左迁鄂州司马。”【词语不茹柔】   汉语大

  • 乌程

    《文选.张协〈七命〉》:“乃有荆南乌程,豫北竹叶。”李善注:“盛弘之《荆州记》曰:渌水出豫章 康乐县(今江西省 万载县),其间乌程乡,有酒官取水为酒,酒极甘美。”一说乌程乡在今浙江省 湖州市,详《太平

  • 吴牛喘

    同“吴牛喘月”。唐元稹《酬卢秘书》诗:“夜伴吴牛喘,春惊朔雁回。”【词语吴牛喘】   汉语大词典:吴牛喘

  • 潘生秋思

    源见“潘安秋兴”。指悲秋的情怀。唐武元衡《秋怀奉寄朱补阙》诗:“潘生秋思苦,陶令世情疏。”

  • 荀陈德星

    后汉荀淑父子与陈寔诸子侄相会,上合星象的故事。晋代李翰《蒙求.苟陈德星》引《异苑》:“陈寔字仲弓,荀淑字季和。仲弓与诸子侄造季和父子讨论,于是德星聚,太史奏曰:‘五百里内有贤人聚。’”

  • 人比黄花瘦

    黄花:菊花。 多指妇女因爱情波折而变憔悴。语出宋.李清照《醉花阴》:“莫道不消魂,帘卷西风,人比黄花瘦。”元.王实甫《西厢记》五本一折:“裙染榴花,睡损胭脂皱;纽结丁香,掩过芙蓉扣;线脱珍珠,泪湿香

  • 姜诗孝母

    《东观汉记.姜诗》:“姜诗字士游,广汉雒人也。适值年荒,与妇傭作养母。诗性至孝,母好饮江水,令儿常取水,溺死。夫妇痛,恐母知,诈曰‘行学’,岁岁做衣,投于江中。俄而涌泉出舍侧,味如江水,日生鲤鱼一双。

  • 三徙教

    同“三迁之教”。汉曹操《善则行》:“既无三徙教,不闻过庭语。”【词语三徙教】   汉语大词典:三徙教

  • 隋珠荆璧

    同“隋珠和璧”。汉荀悦《汉纪.武帝纪六》:“立神明 通天之台,造甲乙之帐,络以隋珠荆璧。”见“随珠和璧”。汉·荀悦《汉纪·武帝纪六》:“立神明通天之台,造甲乙之帐,络以~。”【词语隋珠荆璧】  成语:

  • 行果

    《论语.子路》:“言必信,行必果。”本指行事果断,后用以指事功已就。明陈子龙《侯君尔济诔》:“器旷时促,行果身退。抱用不试,良可伤已。”【词语行果】   汉语大词典:行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