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匕鬯不惊

匕鬯不惊

源见“匕鬯”。形容纪律严明,无所惊扰。唐杨炯《益州温江县令任君神道碑》:“出身事主,元良永固于万邦;束发登朝,匕鬯不惊于百里。”


主谓 匕鬯,指祭祀。匕,古时用来取食的一种勺子,即羹匙之类的器具;鬯,古时祭祀用的香酒。原指宗庙祭祀不受惊扰。后用来形容军纪严明,对老百姓无所惊扰。语本《易经·震》:“震惊百里,不丧匕鬯。”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36回:“赣、宁之乱,坐镇上游,~,指挥若定。”△褒义。 多用于军纪方面。 →秋毫无犯 ↔明火执仗。也作“匕鬯无惊”。


【词语匕鬯不惊】  成语:匕鬯不惊汉语词典:匕鬯不惊

猜你喜欢

  • 委肉虎蹊

    把肉放在饿虎出没的路上,比喻处境危险,灾祸将至。《战国策.燕策三》:“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,祸必不振矣。”蹊:路。振:挽救。述补 委,抛弃,蹊,小路。把肉弃置在饿虎出没的路上。比喻处境危险,灾祸即将到来

  • 虫天

    《庄子.庚桑楚》:“唯虫能虫,唯虫能天。”成玄英疏:“鸟飞兽走,能虫也;蛛网蜣丸,能天也,皆稟之造物,岂仿效之所致哉!”陆德明释文:“一本唯作虽……言虫自能为虫者,天也。”谓虽微小如虫豸,都有适应自然

  • 娵隅跃清池

    南朝宋.刘义庆《世说新语.排调》:“郝降为桓公(东晋大司马桓温)南蛮参军,三月三日会,作诗不能者罚酒三升。隆初以不能受罚,既饮,揽笔便作一句云‘娵隅跃清池’。桓问娵隅是何物,答曰蛮名鱼为娵隅。”东晋大

  • 禊饮

    同“修禊饮”。宋邓肃《浣溪沙》词之七:“已觉吹箫归碧落,从今禊饮笑山阴,金杯休惜十分深。”【词语禊饮】   汉语大词典:禊饮

  • 不利市

    意思是运气不好,不顺利,不吉利。宋代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三:“夏侯孜相国未偶,伶俜风尘,蹇驴无故坠井。每及朝士之门,舍逆旅之馆,多有龃龉。时人号曰‘不利市秀才’。”龃龉:上下齿不相配合,比喻意见不合。

  • 张柳风垂

    同“张绪风流”。唐黄滔《谢试官》:“博士鸣岐瑞质,歌郢至音。葱笼而张柳风垂,迥拔而嵇松云峭。”

  • 仪禽

    同“仪凤”。南朝 梁张率《舞马赋》:“均仪禽于唐序,同兽舞于虞廷。”清 厉荃《事物异名录.禽鸟上》:“按‘仪禽’谓凤也。”【词语仪禽】   汉语大词典:仪禽

  • 和气致祥,乖气致异

    和气:和睦的气氛。致:招致。祥:吉祥。乖气:乖戾的气氛。异:灾异。 意谓和睦招致吉祥,不和睦招致灾祸。 旧时调解纠纷时常用作劝慰的话。语出《汉书.刘向传》:“和气致祥,乖气致异;祥多者其国安,异众

  • 灞亭谁畏李将军

    《史记.李将军列传》:“李广与匈奴战,失利。当斩,赎为庶人。顷之家居数岁。……尝夜从一骑出,从人田间饮。还至霸陵亭。灞陵尉醉,呵止广。广骑曰:‘故李将军。’尉曰:‘今将军尚不得夜行,何乃故也!’止广宿

  • 鲁鱼豕亥

    原谓书籍传抄或刊印之误,后则泛指事物本质不同而形体相似需认真分辨。孔子弟子子夏在去晋国途中,见一读历史书的人念道,“晋师三豕涉河。”立即纠正道,不对,不是什么“三豕”,而是“己亥”。因为“己”与“三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