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作法自敝

作法自敝

此典指商鞅自己立法,自己受到困害。后以此典比喻自作自受。战国时,卫国(都楚丘,今河南滑县)人卫鞅入秦国(都雍,今陕西凤翔南),帮助秦孝公进行变法。卫鞅改革,适应当时秦国发展生产和军事扩张之需要,所以十年以后,秦国实力更加强盛。因他有功,秦孝公封他商(今陕西商县东南)地十五邑,号商君,人们因此称他为商鞅。但是,变法得罪了一些王公贵族,所以秦孝公一死,太子继位为秦惠文王,太子的师傅公子虔的党徒们诬告商鞅想要造反,秦惠文王派人逮捕商鞅。商鞅逃跑到边境关口上,想到旅店住下来。旅店主人不知道他是商鞅,就说:“商君的法令规定,住宿没有证件的人,店主要连带判罪。”商鞅叹息说:“唉!立法的遗害竟然到了这个地步啊!”此典又作“作法自弊”、“作法自毙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68《商君列传》2236、2237页:“商君亡,至关下,欲舍客舍。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,曰:‘商君之法,舍人无验者坐之。’商君喟然叹曰:‘嗟乎!为法之敝一至此哉!’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庄季裕《鸡肋编》:“章谊宜叟侍郎,有田在明州,……叹其赋重。从兄彦武在旁曰:‘此作法自弊之过也。’”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余德》:“余笑起,飞一巨觥;酒方引满,蝶亦扬去。顷之,鼓又作,两蝶飞集余冠。余笑云:‘作法自毙矣。’”郭沫若《前期法家的批判》:“就这样,商鞅真可以说是弄到了‘作法自毙’,然而在这儿正表示他的大公无私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把菊见南山

    源见“东篱菊”。表现悠然自得的田园情趣。元耶律楚材《和黄华老人》:“悠然把菊见南山,畅饮东篱醉重九。”

  • 淮王犬

    同“淮王鸡犬”。清赵翼《题吴梅村集》诗:“死迟宫羡淮王犬,名盛难逃惠子骡。”

  • 树犹如此,人何以堪

    堪:经得起,受得住。 树木尚且如此(凋零),人又怎能经受得住(岁月的煎熬)。 感叹世事沧桑,人生衰老之辞。语出《世说新语.言语》:“桓公(桓温)北征经金城,见前为琅邪时种柳皆已十围,慨然曰:‘木犹

  • 天堕忧

    同“杞人忧天”。清黄遵宪《伦敦大雾行》:“乌知都城不见日,人人反抱天堕忧。”

  • 面壁磨砖

    源见“磨砖成镜”。比喻事情不能成功。宋陈师道《请月长老再往荐福疏》:“守株待兔,虽达者之不为;面壁磨砖,亦古人之常事。”偏正 比喻事情不能成功。宋·道原《景德传灯录·南岳怀让禅师》“开元中有沙门道一住

  • 琴挑

    《史记.司马相如传》:“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,好音,故相如缪与令相重,而以琴心挑之。”此事又见《艺文类聚》卷四十三引司马相如《琴歌》。汉辞赋家司马相如到临邛游历,富人卓王孙之女卓文君,久慕司马相如才

  • 八恺

    《左传.文公十八年》:“昔高氏有才子八人,苍舒、隤敳、梼戭、大临、龙降、庭坚、仲容、叔达,齐圣广渊,明允笃诚,天下之民谓之八恺。”孔颖达疏:“恺,和也,言其和于物也。”古代传说高阳氏有八位有才德的人。

  • 驿路梅花

    同“驿使梅花”。唐牟融《送范启东还京》诗:“官桥杨柳和愁摘,驿路梅花带雪看。”见“驿使梅花”。唐·牟融《送范启东还京》:“官桥杨柳和愁摘,~带雪看。”【词语驿路梅花】  成语:驿路梅花汉语大词典:驿路

  • 随轩

    同“随车甘雨”。唐韩愈《郴州祈雨》诗:“行看五马入,萧飒已随轩。”

  • 讼庭生草

    《隋书.循吏.刘旷传》:“刘旷不知何许人也。性谨厚,每以诚恕应物。开皇初,为平乡令,单骑之官。人有争讼者,辄丁宁晓以义理,不加绳劾,各自引咎而去。所得俸禄,赈施穷乏。百姓感其德化,更相笃励,曰:‘有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