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京洛风尘

京洛风尘

同“京洛尘”。唐方干《送郭太祝归江东》诗:“京洛风尘久,江 淮音信稀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文选·陆机〈为顾彦先赠妇〉诗》之一:“辞家远行游,悠悠三千里,京洛多风尘,素衣化为缁。修身悼忧苦,感念同怀子。隆思辞心曲,沉欢滞不起。欢沉难克兴,心乱谁为理。愿假归鸿翼,翻飞浙江汜。”

【今译】 晋代陆机有《为顾彦先赠妇》诗,诗中讲,辞家远行去游历,悠悠远隔三千里。京城洛阳多风尘,白衣染得黑又黑。修身愁苦又忧伤,我是多么怀念你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人们追逐功名利禄,风尘仆仆奔走京城; 也泛指京城的烦嚣尘世。

【典形】 长安尘、尘起洛阳风、帝京尘、二京尘、风尘化客衣、京尘、京洛尘、京洛风尘、京洛化衣、京洛土、京洛衣尘、洛尘、洛城尘、洛阳尘、染缁尘、素衣尘、素衣化缁、西京尘、缁尘、洛阳城里尘、京华多尘土、京洛缁尘、京洛红尘、素衣缁、京路尘、京尘梦、困尘缁、衣染洛尘、素衣垢。

【示例】

〔长安尘〕 清·黄景仁《邵二云自江上归余姚》:“郎吟襆被上车去,衣上薄污长安尘。”

〔尘起洛阳风〕 唐·骆宾王《秋日饯陆道士》:“日霁崤陵雨,尘起洛阳风。”

〔帝京尘〕 唐·柳宗元《梅雨》:“素衣今尽化,非为帝京尘。”

〔二京尘〕 唐·杜牧《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》:“宅临三楚水,衣带二京尘。”

〔风尘化客衣〕 宋·范仲淹《出守桐庐道中》:“不信有京洛,风尘化客衣。”

〔京尘〕 金·元好问《与冯吕饮秋香亭》:“庞眉书客感秋蓬,更在京尘澒洞中。”

〔京洛风尘〕 唐·方干《送郭太祝归江东》:“京洛风尘久,江淮音信稀。”

〔京洛化衣〕 宋·陆游《初春出游戏作》:“京洛化衣无梦去,邯郸观伎有诗传。”

〔京洛土〕 清·黄景仁《金缕曲》:“抵死不沾京洛土,算从头,作计输公等。”

〔京洛衣尘〕 唐·赵嘏《经无锡县醉后吟》:“京洛衣尘在,江湖酒病深。”

〔洛尘〕 宋·刘筠《送客不及》:“只自河梁传怨曲,洛尘千古化征衣。”

〔洛城尘〕 唐·杜牧《宣城送萧兵曹》:“舟寒句溪雪,衣故洛城尘。”

〔洛阳尘〕 唐·薛据《落第后口号》:“时命不将明主合,布衣空惹洛阳尘。”

〔染缁尘〕 宋·张炎《征招·答仇山村见寄》:“京洛染缁尘,悠然意,独对南山一笑。”

〔素衣尘〕 宋·陆游《晨起》:“远游端可继,敢恨素衣尘。”

〔素衣化缁〕 清·曹庭枢《张鸿勋惠读看云吟稿》:“山鬼笑人文不灵,素衣化缁衫犹青。”

〔西京尘〕 唐·孟郊《自商行谒复州卢》:“未遂东吴归,暂出西京尘。”

〔缁尘〕 南朝齐·谢眺《酬王晋安》:“谁能久京洛,缁尘染素衣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伯鸾舂

    源见“梁鸿赁庑”。谓贤士居贫,出卖劳力而食。宋陆游《穷居》诗:“清宵叔夜锻,平旦伯鸾舂。”

  • 献仪

    《汉书.翟方进传》:“宗室之俊有四百人,民献仪九万夫。”民之仪谓贤人。旧以“献仪”比喻进贤。【词语献仪】   汉语大词典:献仪

  • 一鳞一爪

    也作“一鳞半爪”。清代王士禛论诗重神韵,贵含蓄,以为“诗如神龙,见其首不见其尾,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。”见清代赵执信《谈龙录》。后用以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。见“一鳞半爪”。朱自清《日常生活的诗》:“批评

  • 枥马

    同“枥骥”。北周庾信《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》:“归平津之馆,时闻枥马之嘶;舍广成之传,裁见诸侯之客。”明刘基《北上感怀》诗:“倦鸟思一枝,枥马志千里。”【词语枥马】   汉语大词典:枥马

  • 樊迟稼

    源见“樊迟之问”。泛指务农。唐韩愈《县斋有怀》诗:“犹嫌子夏儒,肯学樊迟稼?”【词语樊迟稼】   汉语大词典:樊迟稼

  • 克嗣良裘

    同“克绍箕裘”。唐 何延之《兰亭始末记》:“右军亦自爱重此书,留付子孙。传至七代孙智永……与兄孝宾俱舍家入道,俗号永禅师。禅师克嗣良裘,精勤此业,常居永欣寺阁上临书。”见“克绍箕裘”。【词语克嗣良裘】

  • 明察秋毫,不见舆薪

    《孟子.梁惠王上》:“明足以察秋毫之末,而不见舆薪,则王许之乎?”后以“明察秋毫,不见舆薪”比喻为人精明过头,见小而不见大。其他 目光敏锐,可看清秋天鸟兽新生的毫毛,却看不到一车柴草。比喻为人精明,但

  • 卞和双刖足

    同“抱璧双刖”。唐李商隐《任弘农尉献州刺史乞假还京》诗:“却羡卞和双刖足,一生无复没阶趋。”

  • 横流沧海

    源见“沧海横流”。比喻时世动乱不安。清 丘逢甲《陈伯潜学士以路事来粤相晤感赋》诗之一:“横流沧海无安处,故国青山有梦思。”【词语横流沧海】  成语:横流沧海

  • 倾城国

    同“倾城倾国”。唐刘方平《乌栖曲》之一:“蛾眉曼脸倾城国,鸣环动佩新相识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