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中山酒

中山酒

源见“千日酒”。泛指名酒,美酒。南朝 梁周兴嗣《答吴均》诗之一:“但酌中山酒,唯甘江浦橘。”


【典源】 晋·张华《博物志》卷十:“昔刘玄石于中山酒家酤酒,酒家与千日酒,忘言其节度。归至家当醉,而家人不知,以为死也,权葬之。酒家计千日满,乃忆玄石前来酤酒,醉向醒耳。往视之,云:‘玄石亡来三年,已葬。’于是开棺,醉始醒。俗云:‘玄石饮酒,一醉千日。’”晋·干宝《搜神记》卷十九:“狄希,中山人也。能造千日酒,饮之千日醉。时有州人姓刘,名玄石,好饮酒,往求之。希曰:‘我酒发来未定,不敢饮君。’石曰:‘纵未熟,且与一杯。得否?’希闻此语,不免饮之。复索曰:‘美哉! 可更与之。’希曰:‘且归,别日当来,只此一杯,可眠千日也。’石别,似有怍色。至家,醉死。家人不之疑,哭而葬之。经三年,希曰:‘玄石必应酒醒,宜往问之。’既往石家,语曰:‘石在家否?’家人皆怪之。曰:‘玄石亡来,服以阕矣。’希惊曰:‘酒之美矣,而致醉眠千日,今合醒矣。’乃命其家人,凿冢破棺视之,冢上汗气彻天,遂命发冢。方见开目张口,引声而言曰:“快哉,醉我也。’因问希曰:‘尔作何物也? 令我一杯大醉,今日方醒。日高几许?’墓上人皆笑之,被石酒气冲入鼻中,亦各醉卧三月。”

【今译】 中山人狄希能造千日酒,饮了能醉千日。刘玄石好饮,去向他求酒。狄希说:“酒还未熟好,不敢给你喝。”玄石说:“只喝一杯,可以吗?”狄希只好给他一杯,玄石觉得酒美,还想要。狄希说:“先回去吧,过几天再来,就这一杯,可以醉一千日了。”玄石才走,还有些不满意,到家就醉得不省人事。家里人以为他已死,便埋葬了他。过了三年,狄希记起此事,前去看他,刘家中人说:“玄石早死了,现在三年孝服都满了。”狄希惊道:“酒真让他醉一千日了,现在该醒了。”于是挖开坟破开棺木,见玄石在里面刚睁开眼说:“美啊,让我这一醉。’问狄希说:“你作的什么酒啊?我喝一杯就醉了这么长时间,现在什么时候了?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美酒; 也用以形容沉湎醉,避俗远世。

【典形】 酒沽千日、千日酒、千日饮、千日中山酒、千日醉、玄石葬荒丘、一醉千日醒、中山春、中山酒、中山醉梦、醉酒一千日、千日酿、中山千日酒、中山曲米春、中山醉、醉嫌千日少、醉一千日。

【示例】

〔酒沽千日〕 唐·李端《杂歌》:“酒沽千日人不醉,琴弄一弦心已悲。”

〔千日酒〕 唐·孟郊《暮秋感思》之一:“欲慰一时心,莫如千日酒。”

〔千日饮〕北周·庾信《蒲州刺史中山公许乞酒》:“只言千日饮,旧逐中山来。”

〔千日中山酒〕 明·袁宏道《中山刘刺史邀饮西溪》:“携将千日中山酒,来醉西溪六月花。”

〔玄石葬荒丘〕 清·蒲松龄《十九日得家书感赋》:“尚有孙阳怜瘦骨,欲从玄石葬荒丘。”

〔一醉千日醒〕 宋·汪元量 《短歌》:“劝君一醉千日醒,世事花开又花落。”

〔中山春〕 宋·陆游《自山中泛舟归郡城》:“尉曹堆盘笠泽脍,秀才泻榼中山春。”

〔中山酒〕 宋·苏轼《用前韵再和孙志举》:“醉眠中山酒,梦结南柯姻。”

〔中山醉梦〕 明·汤显祖《牡丹亭》:“伤春便埋,似中山醉梦三年在。”

〔醉酒一千日〕 唐·刘禹锡《同乐天和微之深春》之十:“醉酒一千日,贮书三十车。”


【词语中山酒】   汉语词典:中山酒

猜你喜欢

  • 天寒白鹤归

    参见:鹤归华表

  • 五株柳

    源见“陶潜柳”。咏归隐之典。唐李白《嘲王历阳不肯饮酒》诗:“浪抚一张琴,虚栽五株柳。”

  • 酱瓿

    源见“覆酱瓿”。即酱瓮。形容著作的价值不为人所认识。唐陆龟蒙《袭美题郊居次韵》之八:“莫问盐车骏,谁看酱瓿《玄》?”【词语酱瓿】   汉语大词典:酱瓿

  • 郑牛

    唐.白居易《长庆集》卷五十六《双鹦鹉》诗自注云:古谚有:“郑玄家牛,触墙成八字。”东汉.郑玄,为当代大儒,家中有牛,触墙成八字。后因以咏牛,或用为主人风雅,牲畜亦能书字之典。唐.白居易《双鹦鹉》诗:“

  • 日挂扶桑枝

    《山海经.海外东经》:“汤谷上有扶桑,十日所浴,在黑齿北。居水中,有大木,九日居下枝,一日居上枝。”扶桑,神木名,传说日出其下。据《淮南子.天文训》说,“日出于旸谷,浴于咸池,拂于扶桑,是谓晨明。”挂

  • 弓裘袭艺

    同“弓冶相承”。唐元稹《赠王承宗侍中》:“海 岱孕灵,弓裘袭艺。诗书礼乐,禀训于祖先。”【典源】 《礼记·学记》:“良冶之子,必学为裘,良弓之子,必学为箕。”【今译】《礼记》中讲,锻冶能手的儿子,一定

  • 人间重晚晴

    晚晴:傍晚的晴朗天气。比喻人的晚年。 表示对晚年抱有积极态度。语出唐.李商隐《晚晴》:“天意怜幽草,人间重晚晴。”何芸轩《雨过天晴》(《长江日报》1993年8月19日):“莫道桑榆晚,人间重晚晴。雨

  • 郭伋待期

    《后汉书.郭伋传》:“郭伋字细侯,扶风茂陵人也……(建武)十一年……乃调伋为并州牧……始至行部,到西河美稷,有儿童数百,各骑竹马,道次拜迎。伋问:‘儿曹何自远来?’对曰:‘闻使君到,喜,故来奉迎。’伋

  • 堂中鸣琴

    同“堂上鸣琴”。明高启《南州野人为吴邑曾令赋》诗:“共问野人竟谁是,堂中鸣琴贤大夫。”

  • 湘竹泪染

    晋.张华《博物志》卷八:“尧之二女舜之二妃日湘夫人。舜崩,二妃啼,以涕挥竹,竹尽斑。”南朝梁.任昉《述异记》卷上:“湘水去岸三十里许有相思宫、望帝台。昔舜南巡而葬于苍梧之野,尧之二女娥皇、女英追之不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