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东施效颦

东施效颦

颦亦作矉。东施,丑女名;颦(pín),皱眉。东施效颦,比喻从表面上盲目地生硬模仿人家,效果往往适得其反。庄子在批评儒家不顾时间、地点、条件的不同而坚持推行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时讲了一个故事。故事说,越国著名美女西施心疼病发作时,紧皱双眉往村里走,同村一个丑女人见西施捧心皱眉的病态表情觉得很美丽,也照样模仿。这样他那村里的富人见了,紧关大门,不敢出去;穷人见了,带着妻子儿女,远远地避开了。

【出典】:

庄子·天运》:“西施病心而矉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矉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王维《西施咏》:“持谢邻家子,效颦安可希?” 清·曹雪芹《红楼梦》30回:“难道这也是个痴丫头,又象颦儿来葬花不成?……若真也葬花,可谓东施效颦了,不但不为新奇,而且更是可厌。”


主谓 比喻不切实际,一味模仿,结果适得其反。语本《庄子·天运》:“西施病心而��其里,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,归亦捧心而��其里。 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之走。 彼知��美,而不知��之所以美。”(西施:春秋时越国的美女。病心:心疼病。丑人:指东施。)秋笛《绿帆·江叶》:“现在很多人写字,总是‘未学走先学飞’,基本功夫尚未扎稳,就想~,结果笔画凌乱,柔弱无力。”※颦,也作“��”(pín),皱眉。△贬义。用于仿效方面。→画虎不成反类犬 适得其反 邯郸学步 寿陵失步 ↔西子捧心 舍短取长 择善而从。也作“西颦东效”、“东家效颦”。


【典源】《庄子·天运》:“西施病心而��(pin) 其里, 其里之丑人, 见之而美之, 归亦捧心而��其里。其里之富人见之,坚闭门而不出; 贫人见之,挈妻子而去走。 彼知��美, 而不知��之所以美。”清·翟灏《通俗编》卷十八:“此寓言其丑人,未尝著谁某也。《太平寰宇记》载诸暨县有西施家、东施家。黄庭坚等始凿言东施效颦。”

【今译】 春秋越国美女西施有心疼病,在村里皱着眉头行路,村里有个丑女,见了觉得很美,回去也学西施捧心皱眉的样子。村里的富人见了,把大门紧闭不出来; 穷人见了,带着妻子儿女离村而去。这个丑女只知道皱眉很美,却不明白皱眉而美的缘故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胡乱勉强模仿,效果反而更坏; 也用作谦词; 或以“东施”等借称丑女。

【典形】 丑女效颦、东里之颦、东施、 里丑捧心、 捧心学、��里、 效颦、效��、 效痛、 学捧心、 长颦难效、 效颦客、效颦眉。

【示例】

〔丑女效颦〕 唐·李白 《古风》之三十五:“丑女来效颦,还家惊四邻。”

〔东里之颦〕 清·吕履恒《长歌行送友人游大梁》:“后来者谁可与言,东里之颦邯郸步。”

〔东施〕 宋·范成大《道中古意》之二:“东施无丽质,安稳嫁乡县。”

〔里丑捧心〕 南朝梁·刘勰《文心雕龙·杂文》:“里丑捧心,不关西施之颦矣。”

〔捧心学〕 宋·黄庭坚《次前韵谢与迪》:“今代捧心学,取笑如东施。”

〔��里〕 明·袁宏道《喜逢梅季豹》:“��里少冶容, 邯郸无高步。”

〔效颦〕 唐·王维《西施咏》:“持谢邻家子,效颦安可希。”

〔效��〕 宋·苏轼《次韵答章传道》:“效��岂不欲, 顽质谢镌镂。”

〔效痛〕 唐·元稹《君莫非》:“惧聋摘耳,效痛颦眉。我不非尔,尔无我非。”

〔学捧心〕 宋·黄庭坚《奉和文潜》:“譬如学捧心,初不悟己丑。”


【词语东施效颦】  成语:东施效颦汉语词典:东施效颦

猜你喜欢

  • 汉胪

    《汉书.叔孙通传》:“大行设九宾,胪句传。”颜师古注引苏林曰:“上传语告下为胪。”后因以“汉胪”指帝王的诏旨。元周伯琦《纪恩三十韵》:“视学瞻周礼,圜门听汉胪。”【词语汉胪】   汉语大词典:汉胪

  • 相杵停音

    源见“相杵成讴”。谓哀悼贤人去世。隋无名氏《李则墓志》:“于是相杵停音,邻歌断曲。”

  • 纳污藏秽

    同“纳污含垢”。宋叶適《东嘉开河记》:“故大川浅不胜舟,而小者纳污藏秽,流泉不来,感为疠疫,民之病此,积四五十年矣。”明谢肇淛《五杂俎.事部三》:“遂使首善贤士之关,翻为纳污藏秽之府。”见“藏垢纳污”

  • 康乐屐

    同“谢公屐”。清查慎行《西城别墅十三咏》之十二:“曾随康乐屐,竟入麻源谷。”

  • 蚌鹬相争

    亦作“鹬( ㄩˋ yù 育)蚌相争,渔翁得利”。比喻争者双方相持不下,或两败俱伤,致使第三者从中得利。详见“鹬蚌相争”条。

  • 急泪

    《宋书.刘怀慎传》附《德愿传》:“(世祖)又令医术人羊志哭殷氏,志亦鸣咽。他日有问志:‘卿那得此幅急泪?’”“急泪”指临时骤下的眼泪。清.吴伟业《清凉山赞佛诗》之二:“只愁许史辈,急泪难时得。”【词语

  • 山鸡舞镜

    南朝宋.刘敬叔《异苑》卷三:“山鸡爱其毛羽,映水则舞。魏武(曹操)时,南方献之,帝欲其鸣舞而无由。公子苍舒令置大镜其前,鸡鉴(照)形而舞不知止。遂乏死。韦仲将为之赋其事(“其事”,一本作“甚美”)。”

  • 药石之言

    《左传.襄公二十三年》:“臧孙曰:‘季孙之爱我,疾疢(音chèn,热病)也。孟孙之恶我,药石(治病的药物和砭石,泛指药物)也。美疢不如恶石。’”后因以“药石之言”用为比喻规劝别人改正过失的良言的典故。

  • 闻鸡相蹴

    源见“闻鸡起舞”。慨叹不能及时奋发。宋陆游《松骥行》:“闭门高卧身欲老,闻鸡相蹴涕数行。”

  • 卞璧

    同“卞和玉”。明王思任《醉中啖鲥鱼歌》:“卞璧不作器,在璞空自辉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