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琴一鹤

一琴一鹤

赵抃(biàn变)匹马入蜀事。赵抃(1008-1084年)衢州西安(今浙江衢县)人,字阅道,号知非子。仁宗景祐进士。仕州县,以治绩召为殿中侍御史。出知睦州,移梓州路转运使,改益州。巡察所属州县,考核官吏治绩,无所不至。百姓欣喜,奸吏惧服。又自奉俭朴,蜀中风俗为之一变。召为右司谏。赵抃与唐介、吕诲、范师道一起曾上书二十余次,揭发副枢密使陈升之奸邪、交结宦官事。结果,陈升之被迫去职,赵抃等上书人也被罢黜。赵抃贬为虔州知州。此后历任度支副使、河北都转运使等职。英宗治平(1064年)初改知成都府。赵抃刚到成都时,见有聚为妖祀(祭祀)的,就以法严治,首恶必纠,胁从宽释,蜀地百姓十分高兴。英宗曾说:“赵抃为成都中和之政”。神宗即位后,赵抃被召知谏院。按照惯例,近臣从成都任职回朝后,必定提拔大用,多在中书省或枢密院任要职,而赵抃却授予谏官,大臣多不明白。神宗说:“我要靠他进谏,暂时任用为谏官,对以后的晋升没什么影响。”赵抃向神宗致谢,神宗说:“朕听说你匹马入蜀,以一琴一鹤自随,为政简易,这是值得称道的。”不久,便提拔他做了参知政事。赵抃深深感激神宗的知遇之恩,凡朝中有不协调的事,必秘密上奏,告知皇上。神宗则亲自起草诏书,答复并表扬他。

【出典】:

宋史》卷316《赵抃传》10323页:“神宗立,召知谏院。故事,近臣还自成都者,将大用,必更省府,不为谏官。大臣以为疑,帝曰:‘吾赖其言尔,苟欲用之,无伤也。’及谢,帝曰:‘闻卿匹马入蜀,以一琴一鹤自随,为政简易,亦称是乎?’未几,擢参知政事。抃感顾知遇,朝政有未协者,必密启闻,帝手诏褒答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题李伯时画赵景仁琴鹤图》:“清献(赵抃谥清献)先生无一钱,故应琴鹤是家传。”


并列 指为官清正廉洁。史载宋·赵抃任成都转运使,到任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。元·无名氏《冯玉兰》1折:“你把那行装整顿,无过是~紧随身。”△褒义。多用于为官品质方面。


【词语一琴一鹤】  成语:一琴一鹤汉语词典:一琴一鹤

猜你喜欢

  • 揽辔登车

    同“揽辔澄清”。清毛奇龄《送吴明府超迁观察之闽》诗:“丈夫入世贵倜傥,揽辔登车气何爽!”见“揽辔澄清”。【词语揽辔登车】  成语:揽辔登车汉语大词典:揽辔登车

  • 仰取俯拾

    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:“鲁人俗俭啬,而曹邴氏尤甚。以铁冶起,富至巨万。然家自父兄子孙约,俯有拾,仰有取,贳贷行贾遍郡国。”后以“仰取俯拾”谓随时随地拾取。多形容人勤俭节约,善于积聚资财。宋苏轼《代书答梁

  • 非熊年纪

    源见“非熊兆”。吕尚知遇周文王年已八十,因以“非熊年纪”代称八十岁。宋刘克庄《乳燕飞.寿幹官》词:“况迈非熊年纪在,管取方来勋业。”

  • 马角乌白

    汉代王充《论衡.感虚》:“燕太子丹朝于秦,不得去,从秦王求归。秦王执留之,与之誓曰:‘使日再中,天雨粟,令乌白头,马生角,厨门木象生肉足,乃得归。’当此之时,天地祐之,日为再中,天雨粟,乌白头,马生角

  • 眉拂远山

    源见“远山眉”。形容女子修美的双眉。唐吴融《个人三十韵》:“脸横秋水溢,眉拂远山晴。”

  • 鹿引寻草

    指阮孝绪为母求药的故事。阮孝绪(479-536年)字士宗。南朝梁陈留尉氏(今属河南)人。终生隐居。自幼至孝,性情沉静。13岁遍通《五经》,常自屏居一室,除非晚上服侍父母就寝,早晨向父母问安,从不出门,

  • 沈郎病

    源见“沈约瘦”。谓孱弱多病。宋史达祖《凤来朝.五日感事》词:“扇底并团圆影。只此是、沈郎病。”

  • 工迟

    《孙子.作战》:“故兵闻拙速,未睹巧之久也。”谓用兵未有弄巧立异陷于持久而得益者。后以“工迟”指用兵因持重造成缓慢。《三国志.王基传》:“兵闻拙速,未睹工迟之久。”《新唐书.韦挺传》:“兵宁拙速,无工

  • 瓠肥

    《史记.张丞相传》:“苍坐法当斩,解衣伏质,身长大,肥白如瓠(音hù,一种葫芦)。时王陵见而怪其美士,乃言沛公,赦勿斩。”男子壮硕健美谓“瓠肥”。宋.苏轼《后杞菊赋》:“或糠核而瓠肥,或粱肉而墨瘦。”

  • 豫让吞炭

    源见“漆身吞炭”。指义士壮举。唐李瀚《蒙求》:“豫让吞炭, 鉏麑触槐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