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

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

比喻事权不统一,令人无所适从。公元前655年,晋献公命令大夫士蒍在蒲、屈两地为他的两个儿子重耳和夷吾筑城。士蒍草草完事,夷吾向晋献公告状。为此,晋献公对士蒍进行批评。士蒍分辩道:“我还未听说家中未死人先哭一通,没有敌情就去筑城的事情。我修筑城池不好是不敬;而修好城池却为将来的敌人提供了保障,则是不忠。《诗经》上说:只有修德才能安定;只有团结群公子,才是可靠的长城。您如修德而又团结群公子,又何必要为他们筑城呢?如果修城,不出三两年,即会因内乱而对之用兵,又何必把城铸得那么牢固呢?”从朝中退出后,士蒍又编了一个顺口溜唱道:“狐皮大衣毛茸茸,一个晋国三个公,唉呀!我到底听谁的令。”

【出典】:

左传·僖公五年》:“初,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,不慎,置薪焉。夷吾诉之,公使让之。士蒍稽首而对曰:‘臣闻之,无丧而戚,忧必雠焉。无戎而城,雠必保焉。寇雠之保,又何慎焉。守官废命,不敬。固雠之保,不忠。失忠与敬,何以事君。《诗》云:‘怀德唯宁,宗子惟城。’君其修德而固宗子,何城如之。三年将寻师焉,焉用慎。’退而赋曰:‘狐裘尨茸,一国三公,吾谁适从?’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刘子玄《论史上萧至忠书》:“十羊九牧,直意难行;一国三公,适从焉在?” 唐·杜甫《草堂》:“义士皆痛愤,纪纲乱相逾;一国实三公,万人欲为鱼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七夕犊裈

    源见“未能免俗”。指贫寒。清蒲松龄《代孙子敬与王丕哉启》:“七夕犊裈,聊分北阮。”

  • 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

    孝呀,只有孝顺父母,友爱兄弟。 古人认为对兄弟友爱,也是对父母尽孝道。语出《论语.为政》:“或谓孔子曰:‘子奚不为政?’子曰:‘《书》云:“孝乎惟孝,友于兄弟,施于有政。”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?’”

  • 驷马仰秣

    同“六马仰秣”。《淮南子.说山训》:“瓠巴鼓瑟,而淫鱼出听;伯牙鼓琴,驷马仰秣。”高诱注:“仰秣,仰头吹吐,谓马笑也。”清方履篯《拟嵇叔夜〈琴赋〉》:“驷马仰秣,游鱼叠浪。”主谓 秣,饲料。驾车的马驻

  • 抱瑟立齐门

    同“抱瑟不吹竽”。元仇远《和范爱竹》之三:“乍可扣弦歌楚泽,何堪抱瑟立齐门。”

  • 斑斓

    同“斑衣戏彩”。明朱鼎《玉镜台记.得书》:“违定省,绝温凊,把斑斓旷也。”【词语斑斓】   汉语大词典:斑斓

  • 海蜃

    同“海市蜃楼”。宋 唐艺孙《天香.龙涎香》词:“海蜃楼高,仙娥钿小,缥缈结成心字。”【词语海蜃】   汉语大词典:海蜃

  • 卫玉

    源见“冰清玉润”。美称佳婿。唐骆宾王《上兖州崔长史启》:“郁文条而擢彩,藻逸潘花;晔词锋而衒奇,光浮卫玉。”唐黄滔《祭先外舅》:“将仰止于乐冰,冀参差于卫玉。”【词语卫玉】   汉语大词典:卫玉

  • 旌阳宅

    源见“旌阳”。借称修炼成仙之所。宋姜夔《鹧鸪天》词:“旌阳宅里疏疏磬,挂?枫前草草杯。”宋叶適《赠赵季清县丞》诗:“多生有奇姿,名已在仙籍;朝游风后馆,暮返旌阳宅。”【词语旌阳宅】   汉语大词典:旌

  • 唯阿

    《老子》:“唯之与阿,相去几何。”唯、阿皆应诺声。后因以“唯阿”喻差别极小。《宋书.蔡兴宗传》:“率卫相去,唯阿之间。”唐刘禹锡《送鸿举师游江西诗引》:“视予之仕,昔与今乃唯阿之差耳。”【词语唯阿】 

  • 道林钱

    源见“支遁买山”。指买山归隐的钱。唐刘长卿《初到碧涧招明契上人》诗:“沃洲能共隐,不用道林钱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