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词语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丘之貉

一丘之貉

貉(hé合):一种外形如狐狸的野兽。比喻同类,并无差别。杨恽(?一前54年)字子幼,西汉华阴(今陕西华阴)人,是司马迁的外孙,汉昭帝丞相杨敞之子。汉宣帝时,任左曹,因告发霍氏谋反,任中郎将,封平通侯。杨恽在朝廷里得罪了许多官员,尤其是和太仆戴长乐结怨很深,最后因此而失败。戴长乐向汉宣帝上书告发杨恽,说他常常借古讽今,诽谤当朝。其中说:“杨恽听到匈奴单于被人杀死的消息后,就说道:‘无才缺德的君王,拒绝采纳大臣筹划的良计,最后使自己遭到杀身之祸。秦朝就任用奸佞之臣,杀害忠臣良士,最后导致灭亡;如能任用良臣,秦朝也会国运长远,可以延续到今天的。古代和现在的政治,就像一座山丘里的貉子,都是一样的。’杨恽就是这样狂妄地引用亡秦的史实去影射诽谤当朝政治,丧失了做臣子应有的礼节。”汉宣帝不忍心对杨恽、戴长乐严加惩罚,下诏把二人革职去爵,贬为平民。后以“一丘之貉”为典,比喻都是一路货色的坏人,亦简称为“丘貉。”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6《杨恽传》2889、2891、2893页:“(杨恽)字子幼,以忠任为郎,补常侍骑。恽母,司马迁女也。”“恽为平通侯,迁中郎将。……由是多怨于朝廷,与太仆戴长乐相失,卒以是败。”“上书告恽罪:‘……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,恽曰:得不肖君,大臣为画善计不用,自令身无处所。若秦时但任小臣,诛杀忠良,竟以灭亡;令亲任大臣,即至今耳。古与今如一丘之貉。恽妄引亡国以诽谤当世,无人臣礼。’”“上不忍加诛,有诏皆免恽、长乐为庶人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苏轼《辩才老师退居龙井》:“日月转双毂,古今同一丘。” 宋·苏轼《过岭》之2:“平生不作兔三窟,今古何殊貉一丘。” 宋·孙觌《西徐上梁文》:“貉共一丘,岂恨虚舟之触?” 清·王士祯《碧云寺》:“狐貉同一丘,无事劳沾巾。” 清·蒲松龄《聊斋志异·细柳》:“黑心符出,芦花变生,古与今一丘之貉,良可哀也。” 清·严复《救亡决论》:“否塞晦盲,真若一丘之貉。” 清·丘逢甲《秋怀》之3:“人物真成一丘貉,文章更噪六朝蝉。” 清·梁启超《新史学》:“然而陈陈相因,一丘之貉,未闻有能为史界辟一新天地。”


偏正 比喻彼此相同,无所差别。语出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古与今,如一丘之貉。”鲁迅《准风月谈·中国文坛的悲观》:“增加混乱的倒是有些悲观论者,不施考察,不加批评,但用‘彼亦一是非,此亦一是非’的论调,将一切作者,诋为‘~ ’。”※貉,不读作gé或luò。△贬义。多用于比较方面。→狐群狗党 一路货色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杨恽传》:“恽闻匈奴降者道单于见杀,恽曰:‘得不肖君,大臣为画善计不用,自令身无处所。若秦时但任小臣诛杀忠良,竟以灭亡; 令亲任大臣,即至今耳。古与今如一丘之貉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汉代杨恽听说匈奴单于被杀,说:“无才德的君王,不能采纳大臣的良计,致使身死。像秦朝任用奸佞之臣,杀害忠良,因此灭亡; 如果能信用良臣,可以延续至今。古与今如同一个山丘的貉子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指彼此相同,没什么区别。

【典形】 貉共一丘、貉一丘、狐貉同一丘、同一丘、一丘、一丘貉。

【示例】

〔貉共一丘〕 宋·孙觌《西徐上梁文》:“貉共一丘,岂恨虚舟之触?”

〔貉一丘〕 宋·苏轼《过岭》之二:“平生不作兔三窟,今古何殊貉一丘。”

〔狐貉同一丘〕 清·王士禛《碧云寺》:“狐貉同一丘,无事劳沾巾。”

〔同一丘〕 宋·苏轼《辩才老师退居龙井》:“日月转双毂,古今同一丘。”

〔一丘〕 宋·陈师道《和鲜于大受崇先观》:“万事自纠纷,高怀元一丘。”

〔一丘貉〕 清·丘逢甲 《秋怀之三》:“人物真成一丘貉,文章更噪六朝蝉。”


【词语一丘之貉】  成语:一丘之貉汉语词典:一丘之貉

猜你喜欢

  • 金兰小谱

    同“金兰谱”。清蒋士铨《临川梦.寄曲》:“这一本残书,就是我二人的金兰小谱也。”【词语金兰小谱】  成语:金兰小谱汉语大词典:金兰小谱

  • 斲棺

    《左传.宣公十年》:“楚子伐郑,晋士会救郑,逐楚师于颍北。诸侯之师戍郑。郑子家卒,郑人讨幽公之乱,斲(同斫zhuó砍,削。)子家之棺,而逐其族,改葬幽公,谥之曰灵。”楚人伐郑,晋派兵救援赶走楚军。诸侯

  • 逾立

    源见“而立岁”。超过三十岁。南朝 梁刘勰《文心雕龙.序志》:“齿在逾立,则尝夜梦执丹漆之礼器。”【词语逾立】   汉语大词典:逾立

  • 猜意鹓雏

    源见“鸱得腐鼠”。喻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,惧其侵夺已得之贱物。唐李商隐《安定城楼》诗:“不知腐鼠成滋味,猜意鵷雏竟未休。”

  • 潢污可荐

    《左传.隐公三年》:“苟有明信,涧溪沼沚之毛,蘋繁蕴藻之菜,筐筥锜釜之器,潢污行潦之水,可荐于鬼神,可羞于王公。”孔颖达疏:“畜水谓之潢,水不流谓之污。”意谓只要诚信,即使潢污中的水也可以用来祭祀鬼神

  • 疑蛇

    源见“杯弓蛇影”。借指引起疑虑之事。北周庾信《周大将军赵公墓志铭》:“盗乌悬察,疑蛇立辨。”【词语疑蛇】   汉语大词典:疑蛇

  • 题舆

    三国吴.谢承《后汉书》:“周景为豫州,辟陈蕃为别驾。不就。景题别驾舆曰:‘陈仲举坐也’,不复更辟。蕃惶惧,起视职。”(引自《太平御览》卷二六三)后汉豫州刺史周景聘陈蕃为别驾。陈蕃不就,周景就在别驾专车

  • 不可胜计

    见“不可胜数”。《东周列国志》21回:“马匹器仗,牛羊帐幕之类,遗弃无算,俱为齐有。夺还燕国子女,~。”【词语不可胜计】  成语:不可胜计汉语大词典:不可胜计

  • 博闻强记

    同“博闻强识”。《韩诗外传》卷八:“人众兵强而守之以畏者胜,聪明睿智而守之以愚者哲,博闻强记而守之以浅者不隘。”曹禺《沉痛的悼念》:“他博闻强记,文采洋溢。”见“博闻强志”。《史记·孟子荀卿传》:“淳

  • 皮里阳秋

    《世说新语.赏誉》:“桓茂伦云:‘褚季野皮里阳秋。’谓其裁中也。”《晋书.褚裒传》:“裒少有简贵之风,……谯国桓彝见而目之曰:‘季野有皮里阳秋。’言其外无臧否,而内有所褒贬也。”原作“皮里春秋”,因避